借我一雙慧眼—《企業(yè)招聘與面試技巧》聽后感
來源:贛州人事人才網(wǎng)
時間:2016-05-31
作者:美工13
瀏覽量:
410
上周六,5月14日上午,有幸在贛州市國際企業(yè)中心云總部四樓聆聽了由慧才商學院與贛州人事人才網(wǎng)舉辦的楊文華老師的講座《企業(yè)招聘與面試技巧》。聽后,感悟頗多。
之前,我也經(jīng)常參與員工面試工作,在面試過程中經(jīng)常問到應聘者諸如:你的溝通能力怎樣?你能承受較大的工作壓力嗎?你與之前公司同事關系如何等一系列問題。當時并不覺得這些問題有任何瑕疵,反倒覺得通過這些提問可以全面了解應聘者的各項能力和素質(zhì)。但通過上周的培訓,我才認識到這些問題一點含金量都沒有。因為這些問題應聘者都可以揣摩出你提問的用意,從而很好的“回答”你的問題。所以往往出現(xiàn)面試覺得這個人還不錯,但真正入職了卻問題一大堆,名不副實。
上周的學習,楊老師向我們傳授的一套實用的面試方法—“行為面試法”。所謂行為面試法就是了解應聘者之前是如何應對實際問題的,從而推測出其是否具備你所需要的某方面能力。因為一個人過去的行為能預示其未來的行為。簡而言之,如果一個人恐高,那么這個人今后恐高的可能性就相當大。比如你想了解一個人的溝通能力怎樣,你如果直接問:你溝通能力怎樣?他會回答:不錯,我善于與任何性格的人進行溝通。這個時候他顯然不會回答我溝通能力不行。但他的回答是否真實可信,我們不得而知,因為他有可能說假話來蒙蔽你。但如果你采用行為面試法,把問題換成:請你舉一個過去與客戶溝通最困難的例子,他就必須回憶出之前工作當中的實例來回答你。如果他能迅速做出回答,表明他的確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。反之,他之前都沒有與客戶成功溝通過,那么他今后的溝通能力是不可能有保證的。舉一反三,要從多方面了解應聘者是否具備入職該職位的能力,可以設計多個維度,每個維度2-3個行為面試問題,那么這個人你就基本全面掌握了他的能力。
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,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(shù)。行路的前提是你必須有足夠的知識儲備,否則你充氣量也就只是個“郵差”。同樣,閱人無數(shù)也是這個道理。